首页 奖励动态

NEWS

奖励动态

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

2022-10-14 10456

为鼓励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实践中取得优秀成果的单位和个人,发挥教育教学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根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经个人或团队申请、学校或组织推荐、形式审核、专家评审、评委会审议等环节,共评选出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42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30项。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2年10月14日至2022年10月18日。

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需在公示期内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提交书面“异议书”。异议书应包括:

1.异议内容及有关异议的事实依据;

2.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写明单位名称、法人、联系人、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和传真,并加盖单位公章;

3. 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写明本人真实姓名(并签字)、身份证号码,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异议书,不予受理。

联系人:李杰

联系电话:010-82800750;13466764082

邮箱:lijie@cis.org.cn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2303室


拟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获奖等级

名称

完成人

完成单位

特等奖

面向仪器强国建设的仪器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谭久彬,邹丽敏,王伟波,马惠萍,付海金,胡鹏程,刘永猛,崔俊宁,丁雪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特等奖

“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东南大学测控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宋爱国,祝雪芬,刘澄玉,王慧青,丁小丽,陈熙源,周晓晶,朱利丰,刘  莹

东南大学

特等奖

以黄大年精神构建“1345”团队特色的研究生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华灯鑫,高飞,李仕春,汪丽,闫庆,王玉峰,狄慧鸽,邵伟,宋跃辉,刘晶晶

西安理工大学

一等奖

“学习、拓展、提升”三维度工程素质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吴斌,朱险峰,段发阶,胡晓东,董明利,于连栋,张宝峰,曾周末,徐宗伟,刘蓉,王鹏,蒋佳佳,王君,韩芳芳,张帆,芮小博,蒲治华

天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天津理工大学

一等奖

面向新经济产业的央属、地方高校联合培养仪器类人才探索与实践

郝群,黄一帆,董明利,李林,周哲海,董立泉,吕勇,曹杰,王君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等奖

面向三创融合的递进协同式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谢平,孟宗,江国乾,童凯,侯培国,张云刚,潘钊,吴晓光,曹利宵

燕山大学

一等奖

学科交叉与开放环境下仪器专业研究型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

刘长胜,嵇艳鞠,林君,程德福,陈祖斌,凌振宝,千承辉,随阳轶,赵静

吉林大学

一等奖

“全流程、双促进”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庄松林,杨晖,李阳,刘一,张大伟,张荣福,高秀敏,刘学静,金涛,马佩,袁媛,郑继红,张学典,简献忠,贾宏志

上海理工大学

一等奖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仪器类专业“经师人师”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樊尚春,钱政,郑德智,马永红,徐立军,王帅,屈晓磊,张飞杨,王娜,卢阳,李成,邢维巍,屈玉福,孙颖,郭占社,于宁,景佳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等奖

需求牵引,科教融合,协作共享—面向新经济的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董明利,王君,张帆,周哲海,祝连庆,娄小平,燕必希,张晓青,王晓飞,李伟仙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等奖

构建“四模块、四层次”网状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仪器类专业创新能力

王志明,刘梅,于瀛洁,周文静,华晓青,陈勇,王驰,夏新星,罗均,张顺琦,郑华东,刘宏月

上海大学

一等奖

面向新工科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与模式构建

陈晓龙,李智奇,黄进,宦惠庭,肖建康,刘岩,李兵,董春云,白丽娜,王卫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二等奖

专业认证为抓手,科教融合为手段,一流测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郭保青,史红梅,许西宁,董立静,王耀东,万里冰,陈光荣

北京交通大学

二等奖

厚德、博识、探赜、创新——新工科背景下检测专业空天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杨波,闫蓓,唐荻音,于劲松,王磊,刘颖异,魏鹏,高占宝,彭朝琴,吕建勋,万九卿,袁梅,肖瑾,崔勇,李晓,袁海文,胡晓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等奖

测控电路课程教学的“三闭环,三收放”改革与实践

李醒飞,杨颖,徐佳毅,拓卫晓,赵美蓉,吴腾飞,马艺闻,张国雄

天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二等奖

基于目标问题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刘美,禹柳飞,黄瑞龙,卢均治,司徒莹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二等奖

赛教融合、校企合作、本硕协同的仪器类人才模式培养探索与实践

胡宏伟,易可夫,徐晓强,杜荣华,王向红,刘理,何知义,吕铎,刘芝平

长沙理工大学

二等奖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北斗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祝雪芬,陈熙源,汤新华,王立辉

东南大学

二等奖

引领深度学习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新工科特色教材 

胡向东,胡蓉,耿道渠,徐洋,白银,朴昌浩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移通学院

二等奖

能力导向,校企协同,培养计量特色测控人才

孔明,王月兵,张麓麓,谢代梁,姚燕,包福兵,禹静,蔡晋辉,王振环,方波,张凯,罗哉,赵鹏,沈小燕

中国计量大学,中国计量大学

二等奖

“需求牵引、交叉融通”的三位一体大测控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岳东,陈小惠,丁洁,赵勃,袁明,尹海涛,王强,杨敏,徐丰羽,江兵,周映江

南京邮电大学

二等奖

强实践、重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十年探索与实践

樊春玲,刘喜梅,张春堂,崔凤英,邵巍,宗堃

青岛科技大学

二等奖

轨道交通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花,费继友,王丽颖,赵兴,刘晓东,李莹雪,曾祥浩,马飞

大连交通大学

二等奖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优秀工程人才的工程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石照耀,陈洪芳,刘秀成,于渤,林家春,汤洁

北京工业大学

二等奖

“文化引领、专创融合”仪器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聂磊,翟中生,丁善婷,熊芝,王选择,吴庆华,涂君,范宜艳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二等奖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引领的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卢艳军,张晓东,刘利秋,高云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二等奖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王鹏,吴斌,段发阶,曾周末,李健,徐宗伟,胡春光,芮小博,蒲治华

天津大学

二等奖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基础类课程“六度空间”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张杰,莫丽,刘洪斌,于春雨,郑华林,潘波,尹文锋,夏逢军,李成兵,杨海

西南石油大学

二等奖

三新驱动,一核牵引,四维融合:“仪器+”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实践

刘晓宇,许斌,伍剑波,黄玉波,林庆宇,甘芳吉,陆小龙,何亮,王竹卿,罗航

四川大学

二等奖

仪器类专业层面“四层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郝晓剑,刘文怡,刘俊,刘文耀,穆继亮,崔建功,石云波,唐军,杜瑞平,姚瑶,郭乐祥,李杰,梁庭,王红亮,谭秋林

中北大学

二等奖

面向国防双领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多源交叉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伟,范军芳,龙腾,武志文,田雪,林德福,赵良玉,李忠新,刘志杰,宋韬,石忠佼,王江,朱杰,王辉,纪毅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二等奖

基于OBE及人才培养全过程评价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教育模式

薛凌云,饶欢乐,徐莹,傅琳,徐平,赵伟杰,孙宏伟,严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二等奖

面向产出、学思交融、科教相长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张宝峰,韩芳芳,李志伟,赵岩,刘斌,孙磊,朱均超,李丽,刘丽娜,王娟,李玉宝,李国洪

天津理工大学

二等奖

融通赋能,智慧育人,培养仪器类信号分析与处理的新工科人才

王睿,李慧,孙江涛,屈晓磊,谢跃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等奖

聚力创新人才培养,构建项目驱动的“四年一贯式”测控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鄢志丹,于连栋,华陈权,王维波,李国林,廖明燕,潘浩,邢兰昌,王斌,石翔,高荣科,蒋仁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二等奖

铁人精神铸魂、校企协同育人的行业院校测控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贾惠芹,李飞,王萍,仵杰,燕并男

西安石油大学

二等奖

成果导向的通信信息类系列化实验平台研制与新工科实践

刘乃安,付卫红,唐军,韦娟,李想,魏建军,李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信而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润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等奖

学生中心、多维评价、能力跃升的全面满足认证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沈常宇,李晨霞,冯桂兰,张艳,沈为民,董洁,周俊,井绪峰,陈慧芳,石岩,任丽娥

中国计量大学

二等奖

基于OBE理念的“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潘雪涛,王加安,张美凤,郭杰,褚静,郑益,顾偲雯,张思琦

常州工学院

二等奖

基于四维两贯的教学相长教育理念探索与实践

何赟泽,陈浩文,杨瑞珍,王洪金,张晓飞,文一章,周剑,张振军

湖南大学,湖南大学

二等奖

产学研协同、全程多元、体系贯通的仪器类新工科双创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刘玉菲,林晓钢,谢磊,冯鹏,杜基赫,刘俊,王鹏飞

重庆大学

二等奖

“N+1+N”多主体协同育人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继承,谢启,陈景波,徐惠钢,徐伟,丑永新,陈飞

常熟理工学院